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党群办公室
| 党群办公室
党群办公室
首页 > 主页 > 天天学党史 >

援藏:怀赤诚心 做实在事

作者::先锋 时间:2020-09-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

“援藏干部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组织、行业、集体,我们的言行、理念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藏区人民。在工作中,以一颗平常心做事,不求做许许多多的大事,但求做好几件满意的实事。”在“高原明珠城”马尔康市,崇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综合部部长杨波正用朴实的行动,体现着援藏干部的价值。

坚守

2018年10月,身为80后的杨波主动报名援藏。经过组织选拔后,她辞别家人和朋友,跟随四川省第五批、崇州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一行,带着满腔热血奔赴马尔康,开始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初到马尔康,杨波觉得自己高原反应还不算大,没有什么不适,她把这理解为那片土地的厚爱和接纳,马上把精力投入到相关帮扶工作中。

“我是一名党员,来援藏,就是想认认真真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说起工作,杨波的回答朴实而真诚。

一开始,杨波被组织安排任职马尔康市政务中心副主任,刚到岗两天,就被安排到脱贫攻坚州级交叉验收考核组,赴若尔盖县开始为期一周的检查工作。若尔盖县的海拔比马尔康市还要高800米左右,挂职单位的领导担心她的身体,准备换人,而杨波非常坚定,“我们援藏干部深入藏区,肩负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使命,就是不能给受援地和受援单位增加任何负担,不用换人!”一再坚持下,杨波随检查组到了若尔盖县,也正是这种坚持,让杨波在每天的入户调查中更加了解帮扶工作的重要性。

顾不上路途颠簸遥远、恶劣的气候,杨波和队员共6人立即投入工作,对民族地区便民服务中心场地建设、运行管理、经费保障、事项入驻、存在困难等,对若尔盖县1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33个村(社区)代办点展开了紧张的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主动分析完成了《少数民族地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初探》,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存在的服务意识、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台账建立、经费保障、网络畅通等方面需要提升改进的问题,将“崇州模式”工作方法延伸到精准扶贫最前沿。

半年后,杨波因工作需要调整到马尔康市财政局任副局长,协助分管会计法规股、办公室、党风廉政建设、机关党建等工作。协调、指导并首次编制完成了《马尔康市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组织修订完善、梳理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法规政策,再造、优化了工作流程。特别是借鉴崇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和崇州市财政局党建工作经验,协助加强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点一滴地将“崇州模式”落地到马尔康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帮扶和影响着当地的干部群众。

暖心

一次援藏行,一生藏汉情。

在工作之余,杨波尤其注意学习马尔康市情民风、风土人情、藏羌文化,细心了解、真心认识、热心融入马尔康。她发现当地老百姓有一种可贵的习惯,那就是绝不轻易承诺什么,但承诺了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到。“这种淳朴的民风,给我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也值得我们更多人来学习践行。”很快,杨波就搭建起了一条“崇—马”友谊帮扶之桥。

除了坐班帮扶外,杨波还从前任援助干部手中接过了“联户联情”接力棒,对口帮扶党坝乡格尔威村两户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分别于2016年、2017年实现脱贫,现在需要持续帮扶防止返贫。几乎每个月,杨波都会驱车辗转一个多小时,沿盘山公路去走访了解帮扶户班玛和阿甲两家的情况,她希望他们把自己当成亲人,有什么需要和困难,她会尽一切努力去解决。偶尔因为工作原因实在去不了,杨波也会给他们打电话,问问70多岁的班玛叔叔家里的羊长大了没有、腿还会不会疼,问问阿甲大哥家里的牲口棚建得怎么样了、猪苗联系好了没有。而两家“亲戚”也会关心杨波一个人在藏区习惯吗、想家吗,邀请她赏花节时去村里玩……一来二去,“亲戚”越来越亲。

“有一次,班玛叔叔因为妻子阿根阿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事情向我寻求帮助,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任务。”杨波马上联系社保局、政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窗口、银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圆满解决了问题,“班玛叔叔高兴了,我就高兴。每当他们欢喜地跟我讲家里的点点滴滴时,我听在耳里、暖在心里。”一次次沟通交流,帮扶干部和帮扶户之间有了一种美好的牵挂。杨波觉得,自己不再仅仅是一名帮扶干部,“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工作之余,杨波还积极参与“扶贫助困 情暖藏区”“扶贫济困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以及崇州市慈善会的助学捐赠活动,先后将10万余元的崇州爱心物资捐赠到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手中。她个人还先后主动为草登乡失火家庭、格尔威村重病患者以及疫情捐款上千元。

援藏,杨波不仅带着自己的责任,也带着家人的情感。杨波的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他说:“我很想妈妈,但支持妈妈的工作。我在学习时,觉得自己一定要认真,不能让妈妈担心。”杨波一家人之前也曾多次参加过凉山州等地的个体扶贫,对于她主动报名援藏是无条件支持。身体不太好的丈夫肩负起照顾儿子的责任,“组织和单位都很关照我们,家里有我,都没有问题,只是希望杨波在外出时,注意安全……”(本刊记者 辛爱峰


<< 上一篇:出征武汉 不辱使命

>> 下一篇:爱惜“本钱”